心理健康
“心”战疫,“新”成长 ——处于“疫情”应激下的心理调适发布时间:2022-04-22  来源:本站  作者:  浏览量: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2年伊始,在进入抗疫的第三个年头,疫情在中华大地呈现此起彼伏的爆发态势,多个城市不断爆出医疗资源匮乏、物资供应困难的新闻,更有甚者,由于全民抗疫带来的次生灾害,需要救治的民众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遗憾离世。彻底消除病毒,让生活回归常态是我们美好的愿望,然而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注定了要与疫情共生共存。如何以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面对疫情,是广大民众当前亟待学习提升的重要课题:

一、疫情应激及影响

应激源分类: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各种事件,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有的是个体事件,有的是群体事件。我们目前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属于集体性的灾难全国上下都已经受到影响,已经变成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灾难的这个特点就是影响范围特别广,我们都在其中,而且影响的数量远超过在现场的直接受到灾难影响的个体。

疫情突发的急性障碍性反应在突发疫情的情况下,还会表现出一些急性的应激障碍性反应。比如,闯入性的认知,创伤性的梦魇等;行为上变得好动、攻击;在情绪方面,焦虑和愤怒常常特别容易被唤起,还有生理上感到心慌、心跳、血压升高,感觉口干、呼吸很困难等。另外,还会有回避和麻木的症状,以避免引起我们的创伤反应;或者有人可能就会离开,不在当时受创伤的地方生活了。

疫情危机事件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和后果。短期的后果:少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心理素质较高,没有明显的应激反应;而绝大部分人会经历急性应激障碍(ASD或者ASR),会有一种或多种创伤后应激反应出现,一般持续不超过四周;长期的后果:如果应对良好话,有2/3的急性应激障碍会在在一个月之内自愈;80%的人的适应障碍在半年内自愈。如果成了创伤性精神障碍:在6个月以上,反复再现闪回、回避、过度警觉、惊吓(PTSD)。此外,可能导致诸如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相关障碍、物质滥用、解离障碍、人格障碍等。

从危机的发生到悲伤阶段到创伤治疗,它有一个过程。在危机发生之后,我们要安身、安心,然后平衡个体的情绪;再过10天以后,或者是到一个月以后,那么可能会需要处理哀伤;到6个月以后,可能就是进入创伤治疗的部分。

二、 积极调适心态,科学应对疫情

1.接纳现实,面对疫情

疫情再次爆发,首先是要面对它、接纳它,接纳痛苦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转变。我们要从回避转向面对它,我们只有面对它,才能了解它,也就才能理解它,从而接受它。所以,接纳的过程是一个面对,是一个实事求是,是一个接触当下,是一个正念的过程。

2.积极认知,调整心态

在面对疫情的过程中,要改变认知,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可以从提高情绪胜任力、提高自信力和情绪分离三个方面入手。

1)提高情绪胜任力

情绪胜任力表现在4个方面:情绪觉知、情绪识别、情绪表达以及情绪调节。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选择重新思考,比如将这看为问题被看到的表现,以及未来发生改变的曙光,这就是认知重评。

2)提高自信力

通过提高自信力也可以进行情绪调节。自信是一种行动力,它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所知影响所感,所感影响所为,所为影响所知。当我们有了自信力,有了这种行动力的时候,我们的所知、所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自信就意味着要采取行动,要勇于掌控。

3)情绪分离

接受情绪并将自己从认知与情绪中分离出来,控制所为,也是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方面。

最后,面对当下的情绪挑战,当个人的力量在情绪处理上感到有限和耗竭时,您可以选择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寻求情绪支持。

联系我们 运城校区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安邑庙风西路34号
太原胜利桥校区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兴华北环街2号
太原小店校区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马练营路345号
关注我们水院官方微信